作者
岳立芝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面部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虽然患者自身无明显不适,但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
聊到黄褐斑,想必许多女士都对其感到深恶痛绝。然而,想要治疗黄褐斑就得先了解其形成的原因。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得出确切的原因。本文为大家整理介绍了研究学者普遍认同的几种黄褐斑发病影响因素。一起来看看吧~影响黄褐斑发病的因素内源篇1、基因
黄褐斑被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黄褐斑的发病几率在不同人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白色人种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Javaher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30%~47%的黄褐因素斑患者有家族史,尤其是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与遗传有关。
2、内分泌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
妇女妊娠期、月经周期紊乱、性生活不协调及精神压抑、口服避孕药等易造成体内雌激素较大变化。雌激素会与黑素细胞中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蛋白激酶A(PKA)通路,启动MITF的转录活性,使酪氨酸酶的表达增加,雌激素还可以通过解除谷胱甘肽或巯基(-SH)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黑色素形成增加。
孕激素能促进黑色素颗粒的转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垂体间叶分泌的促黑色素激素(MSH),可通过提高血清铜离子浓度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
3、脂质过氧化
人体内有许多抗氧化酶体系,当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强或自由基水平增高时,在人体正常的自我调控保护机制下,人体内的氧化与抗氧化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
黄褐斑患者这一调节系统可能存在某些障碍,致使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不能随LPO增多而增强,导致LPO的蓄积。而LPO就作为启动因素使体内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系列氧化反应加快,大量增加黑色素的生成量。LPO极不稳定,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丙二醛(MDA),使蛋白质分子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交联,形成色素。
4、微量元素
研究发现,体内微量元素水平的高低与黄褐斑的发生存在着一定关系。
酪氨酸酶是铜结合蛋白,在体内催化酪氨酸形成黑色素的能力与活性中心铜离子的数量成正比。血清铁增多可使黑素形成增加。锌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辅酶催化超氧离子发生歧化反应。锌缺乏可以使总SOD活性下降,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强,色素增加。
5、血管内皮功能
在皮肤组织中,内皮素系统主要作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参与黑素细胞的发育和黑素合成等过程。
人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内皮素主要是ET-1,ET-1通过与受体ETRB结合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并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从而使黑素的合成增加。血管舒张因子NO是黑素合成的强效激活因子,可以攻击细胞膜上的脂肪酸产生过氧化物加速机体衰老,同时NO亦可引起黑素合成增多。通过降低黄褐斑患者体内NO、ET-1含量,也可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6、饮食中长期缺少谷胱肽
造成酪氨酸氧化多巴醌增多,生成黑色素,导致大量的色素在皮肤堆积,形成黄褐斑。
7、某些妇科疾病
如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均可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制约,引起性激素分泌异常,面部出现黄褐斑。
8、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长期服用冬眠灵、苯妥因钠、安体舒通等药物
9、情绪波动
部分学者认为情绪影响下丘脑-垂体释放MSH,导致色素沉着,另外,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产生黑素促进因子,对MSH有增强作用,也可使色素加深。
通过这一期的介绍,你对黄褐斑是不是更了解了呢?关于黄褐斑内源因素黄褐斑发病机理复杂,除了内源性因素外也存在着外源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影响黄褐斑的发病外源性因素更便于大家预防黄褐斑,下一期我们就来为您讲解影响黄褐斑的发病外源性因素。下期见~
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jbzd/5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