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有效机制或为抑制E


口服、外用以及局部微注射氨甲环酸均对黄褐斑具有改善作用,但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发表于ClinicalandExperimentalDermatology的一篇针对亚洲女性患者的研究证实了外用氨甲环酸对于轻度黄褐斑确有疗效,同时氨甲环酸对于内皮素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

研究对象:23位女性黄褐斑患者,皮肤分型III或IV,年龄34-60岁。治疗方法:外用含2%氨甲环酸的皮肤乳液。每天2次涂抹全面部,同时每周3次使用浸润了含2%氨甲环酸皮肤乳液的面膜,治疗时间12周。期间为患者统一提供防晒霜并禁用普通化妆品。临床评估:采用改良式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MASI)与色度计对治疗前后标准照片进行评估,后者主要用于评估色素沉着和红斑。10位志愿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了皮肤活检,评估了色素沉着、血管分布、同黄褐斑有关的分泌因子的表达水平,例如内皮素(ET-1)、a-促黑激素(a-MSH)、干细胞因子(SCF)等;采用Fontana–Masson染色评估色素量。研究结果:本研究患者mMASI5,均为轻度黄褐斑。外用氨甲环酸治疗12周后,23位患者中22位mMASI明显改善。病灶部位以及病灶周围正常皮肤亮度增加,红斑减少。Fontana–Masson染色显示表皮病灶及病灶周围正常皮肤黑色素明显减少;CD31阳性血管数量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均减少,ET-1经氨甲环酸作用而下调,SCF仅在病损部位下调,a-MSH并未有明显变化。3位患者在外用氨甲环酸治疗第0、4、8、12周的效果上述所有改善在治疗后第4周即显现。本研究中观察到的红斑减少和CD31阳性血管数量减少均不明显,作者因而据此推测氨甲环酸并未能穿透真皮,对于真皮结构的改变能力有限。研究局限:缺少安慰剂对照组。研究结论:外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有效,尤其对于轻度黄褐斑效果明显。氨甲环酸对ET-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

原文标题:Efficacyandpossiblemechanismsoftopicaltranexamicacidinmelasma

作者:KimSJ,etal.(韩国)

来源:ClinExpDermatol,May

循证等级:未说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kfhl/118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