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集腋
从肝论治黄褐斑案
江西中医药大学喻文球教授
患者,女,39岁。年7月7日初诊。
[主诉]颜面呈淡褐色斑片1年有余。
[病史]患者1年来颜面部见淡褐色斑片,间断服用逍遥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收效不显。近日因工作不顺,面部色斑迅速增多,心烦易怒,夜寐不安,故来诊。
[诊察]神疲,颜面眼眶周围、两颧部淡褐色斑片数块,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不觉痛痒,急躁易怒,乳房作胀,口干,二便可,月经色暗有块,舌质暗红苔薄,脉弦带涩。
[辨证]肝郁气滞,血热瘀结。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消斑。
[方药]柴胡10g,郁金15g,川芎15g,刺蒺藜15g,丹参12g,白术15g,白扁豆12g,黄芩10g,桑白皮10g,当归12g,白芍15g,地骨皮15g,白僵蚕10g,白芷10g,炙甘草6g。
常法煎服,每日2次。
[二诊]服上药3周,斑色变淡,舌淡,脉由涩转滑。
上方去白扁豆、黄芩,加香附10g,合欢皮10g,续服巩固疗效。[按语]所思不遂易致肝气郁结。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滞;加之气郁津液输布代谢障碍,化生痰浊阻滞脉络,使面部气血失和,肌肤失养而出现黄褐斑。
方中柴胡、郁金、刺蒺藜、川芎疏肝理气解郁,肝气疏泄正常则气行血行,津液输布正常;丹参活血消斑,《本草便读》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白术、白扁豆健脾化浊;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久郁化热化火,灼伤阴血,故用黄芩、桑白皮以凉血清肝;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久瘀则生内热,故加地骨皮以清虚热;白僵蚕祛风通络,《神农本草经》载其能“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白芷通窍行表,引药上行;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肝气得顺,肝热得除,血瘀得散,则气血上荣于面,斑色得除。
原载:《中国民间疗法》年4期
校核
周晟芳
回复“1”查阅
创刊词、征稿启事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医院白癜风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ysbj/10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