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易览如何科学诊治黄褐斑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面部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频繁暴露于紫外线下肤色较深的女性面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在杭州共同修改制订了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版)。

黄褐斑的疗效判定标准

1.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

按照黄褐斑的面积、颜色深度和颜色均匀性进行定量。色素沉着面积评估:前额(F)30%、右面颊(MR)30%、左面颊(ML)30%、下颌(C)10%4个区域进行评估。依色素斑在这4个区域的比例,分别计分:1分为10%,2分为10%~29%,3分为30%~49%,4分为50%~69%,5分为70%~89%,6分为90%~%。颜色深度(D)和均匀性(H)评分:计为0~4分:0为无,1分为轻微,2分为中度,3分为明显,4分为最大限度。MASI=前额[0.3A(D+H)]+右面颊[0.3A(D+H)]+左面颊[0.3A(D+H)]+下颌[0.1A(D+H)]。最大为48分,最小为0。

2.主观评价:

医生整体评价(PGA):根据色斑治疗后残留情况,计为0~6分:0分为完全清除(%)或仅残留极少的色素沉着,1分为色斑基本被清除(≥90%),2分为色斑明显改善(75%~90%),3分为中度改善(50%~74%),4分为轻度改善(25%~49%),5分为无改善(<25%),6分为较治疗前加重。

3.患者自我评价: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改善≥75%)、满意(改善50%~75%)、一般(改善25%~50%)、不满意(改善≤25%),统计满意率。

4.客观评价:

①扫描反射比分光光度仪检测:可在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对色斑进行测定,确定CIE?L*a*b*值[L*:皮肤的黑白亮度(黑素);a*:皮肤的红绿平衡(血红蛋白);b*:皮肤的黄蓝平衡(脂色素)];

②皮肤测试仪等可定量测定治疗前后的皮肤黑素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③VISIA图像分析系统:采用标准、紫外、正交偏振等不同的光源把不同层次的皮肤状态给予量化。黄褐斑患者一般主要通过表面色斑、紫外线色斑、棕色色斑来判断色素的多少、分布范围、面积大小、色素深浅及毛细血管情况,治疗前后对比,可以评价色素及血管改善情况;

④皮肤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观察色素、血管和呈树枝状增殖的黑素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变情况。

治疗原则

基本策略:避免诱发因素,强调防晒,注重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合理选择外用药;恰当联合系统用药、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治疗目标: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缩小或消失。治疗策略:抑制黑素细胞活性,减少黑素合成及转运,促进黑素降解破坏。

治疗应考虑的因素:发病病因及诱因、年龄、病程、伴发疾病,还可结合无创性皮肤检测:如Wood灯、玻片压诊、皮肤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观察色素颗粒的位置、黑素细胞是否呈树枝状增殖及血管改变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1.Wood灯及玻片压诊色斑可见到几种不同变化:

色斑在Wood灯下色素增强,玻片压诊不褪色,治疗应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减少黑素合成及转运,促进黑素降解为主。

色斑在Wood灯下色素大部分增强,玻片压诊时少部分色斑肉眼观察颜色变淡或色斑色素在Wood灯下少量增强,玻片压诊时大部分色斑肉眼观察颜色变淡,说明有血管及炎症因素参与,应在抗炎、改善微循环(如用灯盏细辛、甘草酸苷等)的基础上再行抑制黑素合成的治疗。

2.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皮肤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黑素细胞树状突起多少和色素的分布,有助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色素颗粒以表皮分布为主,黑素细胞树状突起较多,且近期有曝晒史,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建议激光治疗。

3.皮肤镜检查:黄褐斑色斑处血管数量增加并有血管形态改变。对于血管改变明显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氨甲环酸及激光治疗。

基础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

2.防晒

3.修复皮肤屏障

4.治疗相关疾病

局部药物治疗

1.氢醌及其糖苷衍生物

黄褐斑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浓度是2%~5%,浓度越高脱色效果越强,但皮肤刺激也越大。通常每晚使用1次,治疗后4~6周可有明显效果,6~10周效果最佳,好转率可以达到37%~72%。

氢醌的不良反应: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永久性皮肤白斑、外源性褐黄症和甲漂白、指甲褐色病变等。将氢醌、维A酸及糖皮质激素局部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又被称作Kligman三联配方)。

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是一种氢醌的葡萄糖苷衍生物,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

2.壬二酸

临床上常用15%~20%的乳膏。每日2次,疗程约6个月。

1%~5%患者可出现瘙痒、烧灼感、针刺感和麻木感,1%患者有红斑、干燥、脱屑、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3.果酸化学剥脱术:

果酸是治疗黄褐斑一个有效的辅助方法,其浓度35%。治疗频率为2周1次,4~6次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术中治疗区域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感;术后1~2d,局部轻度发红、疼痛;术后3~7d可能出现结痂或脱屑。

治疗禁忌证:拟治疗区有过敏性或感染性疾病;局部为创面或近期拟作其他手术;近3个月接受过放疗、冷冻及皮肤磨削术者;术后不能严格防晒者;免疫缺陷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果酸过敏者。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皮肤刺激性,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尤其是深肤色的患者应慎重。

4.其他

外用左旋维C、熊果苷、谷胱甘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氨甲环酸等均能抑制表皮黑素合成,均可作为外用制剂。

全身药物治疗

1.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强。

推荐口服为主,维生素C0.2g每日3次,维生素E0.1g每日1次。

2.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常与维生素C联用,均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3.氨甲环酸:

可竞争性结合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结合位点,从而抑制黑素合成,还具有抑制血管形成、减轻红斑的作用。

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口服是最方便有效的用药方式,小剂量即有效,用法为~mg/次,每日2~3次,用药1~2个月起效,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建议连续使用6个月以上。

氨甲环酸安全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月经量减少等。服药前及治疗过程中最好监测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黏度等。

既往患有血栓、心绞痛、中风病史或家族史者禁用。

中医中药

治疗常以疏肝理气、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为法;根据无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治斑不离血、久病必瘀,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治疗疗程较长,一般3~6个月。

1.内治法

应根据病程长短、皮损色泽、面积、伴随症状、舌苔等不同表现综合分析,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1)肝郁气滞证:面部皮肤多呈深褐色,胸胁胀痛,烦躁易怒,月经不调,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法,汤剂以逍遥散加减,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散、柴胡疏肝散等。

(2)脾失健运证:面部皮肤多呈深或淡黄褐色,便溏,舌淡胖,齿痕,苔薄,脉濡细。

治以健脾益气法,汤剂以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健脾舒肝丸等。

(3)肾气不足证:面部皮肤黑褐色斑呈蝶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热,可有形寒肢冷,五更泄泻,舌淡或红,苔少;脉沉细。

治以滋补肝肾法,汤剂以六味地黄丸合右归丸加减,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滋补肝肾丸等。

2.外治法

临床常用中药磨粉制成膏霜剂外涂、面膜、或配成倒膜粉,或以内服方之药渣先熏后湿敷等等。外用的中药以白芨、白附子、白僵蚕、珍珠、当归、川芎、益母草、白蔹、天花粉、白茯苓、苡仁、荆芥、冬瓜仁、杏仁、积雪草等多见。一般中医外治的周期2~6个月。

3.其他疗法

包括针灸、刮痧、脐贴、穴位埋线、拔罐、中药等离子导入及中药熏药等。

激光/强脉冲光治疗

激光和强脉冲光(IPL)治疗黄褐斑的关键在于对皮损炎症反应程度的控制,无论选择激光还是IPL,参数设定都要比较温和。

具体如下:

①调Q和点阵激光:可供选择的波长:、、、、、nm等,建议2~4周1次,治疗6~10次。临床实践表明,大光斑低能量或点阵模式的调QnmYAG激光效果相对较好,不过连续治疗次数不宜超过15次;

②IPL:对于某些黄褐斑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每3~4周治疗1次,治疗不超过5次。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中国黄褐斑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49(8):-.

指南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近期热点文章回顾:(点击即可查看)

共识易览:室性心律失常如何规范诊治?

最新《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发布!

快速掌握: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的使用

指南易览:如何恰当管理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









































哪家白癜风好治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yfzs/49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