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导致症状加重。
不少女性从35岁之后,尤其是42岁之后就开始出现黄褐斑的困扰。西医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黄褐斑的病因与情绪、气血相关,多见于肝郁气滞或气血不足的女性,可以通过中药或针灸进行调治。以下分享一个案例。
梁某某,女,38岁,年1月29日初诊。
主诉:
双侧面部多发性黄褐色斑已20余年,伴手脚冰冷。
现病史:
20余年前,月经周期不准,时来时停,经量时多时少,加之当时学习较紧张,未曾治疗,不久发现面部有一块色斑,持续几年后消失,结婚生育后面部色斑又起,双侧颊部较多,不规则,双侧鼻旁互相融合,似蝴蝶样,斑呈黄褐色,有几点呈咖啡色。现月经尚调,大便隔日1次。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
许氏脉诊:
①心气不足
②双侧乳腺增生
③脾胃虚寒
④宫寒(肾阳虚)
⑤颈椎受寒
辨证:气血不足,经气阻滞,面部失养。
治则:调理气血,通经祛滞。
治疗:
①小刃针松解任督二脉筋结
②奇穴放血(太冲穴)
③背部(肺腧、肝腧)附近痣点点刺出血并拔罐
④火针扶阳。
年1月31日复诊,脸上色斑已明显减轻,继续调理。
脉诊:
①肝气郁结。②脾胃虚寒。
治疗:
①双太冲针刺,疏肝理气
②腹针,运化中焦、调理冲任
③五行灸,补阳气
嘱晚上11点前睡觉,尽量避免食辛辣食物,多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年2月8日复诊,色斑已减轻70%左右。患者诉睡眠好,二便调,心情舒畅,继续调理。
脉诊:脾胃虚寒。
处理:双陷谷+足三里+腹针+五行灸。
患者共治疗6次,面部色斑已消失,肤色恢复正常。
叶秀丽
脉诊高手资深针灸师
师从著名脉诊大师许跃远,超微针刀、圆利针创始人胡超伟老师、董氏奇穴传人左常波老师、小六合针大师葛钦甫老师。精通脉诊,擅长使用小针刀、超微针刀、气化针、小六合针、董氏奇穴、放血疗法等针灸疗法。
擅长治疗:亚健康调理、三高症、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虚性肥胖、失眠、痛经、乳腺疾病、子宫肌瘤、急慢性阑尾炎、面瘫、黄褐斑、荨麻疹、抑郁症、少年儿童增高等病症。
总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北路号荔湾大厦一层
分馆:珠江新城华利路2号爱丁堡国际公寓3A02
预约+
1、中医明医专家在线咨询
2、中医体质在线测评
3、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知识分享
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ysbj/1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