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


疖肿穴位置:位于耳后上部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对不同患者应辨证论治,对肝郁气滞型可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剂有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肾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黄褐斑的患者多为肾阴虚,可用杞菊地黄加黄柏、陈皮汤为主进行治疗活血化淤、疏肝理气,用血府逐淤汤、桃仁四物汤

耳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黄褐斑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二)治法

采用耳穴刺血之法以主穴为主,再根据全身症状用配穴令患者端坐,常规作穴位消毒,用眼科15号小手术刀片或三棱针, 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后以75%酒精棉球3个,挤干后连续拭净血迹再用消毒干棉球压盖刺孔,防止感染每次只刺一穴,隔日刺血1次,穴位交替使用,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如不愈者则可继续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10天施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在用75%酒精棉球拭耳血时要轻轻活动外耳轮,避免用力挤捏,造成出血不畅刺孔敷盖的干棉球嘱患者要保持24小时不脱落,此期间避免着水,遇有刺孔愈合欠佳者,避免重复在原处刺血,防止感染或延误愈合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二)治法

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ysbj/2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