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英1,付 萍2,徐克惠1,罗 莎3,马 玲4,许 敏5
(1.医院,四川成都;2.双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3.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4.攀枝花市仁和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乐山五通桥计划生育服务站)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主要的避孕方法,月经异常是放置IUD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影响IUD续用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为5%~10%,主要表现为经血过多,经期延长,月经频发或不规则出血等,而以经血过多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对放置IUD后出血过多的妇女分别给予妥塞敏,VitK及妇科千金片,通过三组药物的临床对照研究,为妥塞敏用于治疗放置IUD后出血过多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以提高IUD的可接受性和续用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对象来源 选择年10月~年2月在四川省六个计划生育服务站放置IUD的妇女,使用统一的苏菲牌卫生巾,用月经卡记录放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出血情况,于月经干净后一周来院随访。选择其中月经卡评分(PBAC)(出血过多),并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临床观察研究。
1.1.2 入选标准 20~45岁健康妇女;月经卡评分;放环前月经周期规则;IUD放置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d;愿意参加本试验,能认真填写月经卡;愿意每个月经周期结束后到指定计生站随访并将填好的月经卡送回。
1.1.3 排除标准 X线或B超检查IUD异常/变形等;近1个月曾使用可能影响经血量的药物,如避孕药、止血药等;患有全身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等;患有器质性疾病如心功能代偿异常、肝肾功能损伤等;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生殖器官疾病;既往患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出血或纤溶性疾病;对止血环酸凝血酸类药品有既往过敏史。
1.1.4 一般情况 共纳入例研究对象,失访17例,最后纳入统计研究的有例,其中妥塞敏组63例,Vitk组60例,妇科千金片组62例。研究对象年龄20~44岁,(28.9±5.3)岁;体重(52.7±6.3)kg;身高(.5±4.1)cm;文化程度:57.3%初中,17.1%大专;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是个体、职员;月经情况:初潮11~24岁,平均(13.5±1.6)岁;周期平均(28.5±3.5)d;经期(5.2±1.3)d;61.08%有痛经史;86%月经量中等。妊娠、避孕史:平均孕次(2.4±1.3)次;85.4%为经产妇;87.02%有流产史,77.83%有人工流产史(手术、药物)。主要的避孕措施为避孕套(63.2%),其次为IUD,OC,皮下埋植等。
1.2 方法
1.2.1 药物及服药方法 治疗组:妥塞敏1g,一天三次;对照组:维生素K4mg一天三次;妇科千金片6片一天三次,所有药物均为经期1~5d服用,共用2个周期。
1.2.2 观察指标 服药前及停药后取5ml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再继续随访1个周期。
1.2.3 月经卡评定方法 根据每张卫生巾血染程度判断月经失血量。轻度:血染面积≤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中度: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2/3;重度:血染面积基本占据整个卫生巾。评分分别为1、5、20分。遗失血块直径若1元硬币为小血块,计1分;若≥1元硬币为大血块,计5分。每次随访时交给研究者,由研究者计算月经卡评分。
1.2.4 评价指标 三组的有效率(PBAC≤的对象人数占该组研究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三组的PBAC减少值;三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指标;三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由双人双遍录入数据,经过逻辑校对最终锁定数据库用于统计分析。采用SAS8.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χ2值与自由度分割,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放置IUD类型 主要有TCuC、母体乐Cu、宫Cu、宫Cu、元宫药Cu。表1显示各组放置IUD类型构成相近(χ2=0.,P=0.)。
2.2 用药前后月经卡评分比较 表2显示,三组服药前、访2月经卡评分均相近(F为0.11、2.,P为0.、0.);而访3、访4的三组月经卡评分均不同(F为4.、5.,P为0.、0.),进一步分析,访3、访4月经卡评分仅妥塞敏组低于VitK组(q为3.66、4.25,均P0.01),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相近(q为0.20~4.09,P0.05或P0.05)。
2.3 用药后月经卡评分降低到≤的人数及百分数比较 月经卡评分≤代表月经量减少到恢复正常,表3显示,三组访2、访3的有效率相近(χ2为4.、2.,P为0.、0.),访4时三组有效率不同(χ2=10.,P=0.),但VitK组与妇科千金片组有效率相近(χ2=0.,P=0.),而妥塞敏组有效率高于两合并组有效率(χ2=9.,P=0.)。
2.4 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 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妥塞敏组有3例病人发生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分别为停药后症状即消失,但是都能继续用药。VitK组和妇科千金片组未见不良事件发生,且三组服药前后的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以内。
3 讨论
目前IUD引起异常出血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出血多发生在放置IUD的近期,一般于放置后最初3个月内,尤以首次行经量最多,6个月后逐渐减少,恢复到放器前的月经血量约需1~2年。经余例经血量测定,中国妇女经血量放器后比放器前增加80%,甚至1倍以上。黄月英等对例育龄妇女放置IUD后引起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放置IUD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6.9%,在最初三个月最易发生。多数研究认为置器后IUD作为异物可使子宫内膜、宫腔液中产生非特异性炎症,另外内膜机械性损伤,小血管形态学改变等使宫腔内t-PA增多,最终导致纤溶活性升高。且有学者认为t-PA含量与失血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妥塞敏为赖氨酸的衍生物,通过与纤溶酶原形成可逆性结合物而产生抗纤溶作用,妥塞敏还能抑制蛋白质降解成血管活性肽以降低微细血管的通透性,抗血小板功能障碍、抗血管脆性增加及阻断凝血因子的降解,而具有独特的止血效果。蒋文化等1~0年对要求放置IUD的例妇女进行了一项口服氨甲环酸与维生素C防治放置IUD后异常出血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放置IUD后第3、6、12个月出现经血增多和经期延长的例数服药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本研究显示,妥塞敏、VitK和妇科千金片三组研究对象服药后月经卡评分均依次减少,妥塞敏组减少最明显,幅度最大,且于第一个服药周期就有65.08%的人群其月经卡评分已经降低到≤,在最后一次停药周期高达92.06%的人群其月经已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本研究采用的是月经卡评分[10]这样一个客观指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比色法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测定经血量的“金标准”,测量方法比较准确、实用。但该方法需收集患者所有卫生用品、手工操作取样、费时费力,不适用于临床上月经过多的快速诊断。年Higham等报道使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出血量,年Janssen等将月经失血图与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比色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程度较好,证实月经失血图具有临床实用性,值得在妇产科界推广使用。且Janssen等取界值为作为判断经血量是否过多的标准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1.9%,因此本研究选取的界值是,将月经卡评分作为判断经血量过多的标准。
妥塞敏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少,症状轻,肝肾功能指标检测无明显改变,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研究提示妥塞敏可有效治疗放置IUD后引起的出血过多,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妥塞敏用于治疗放置IUD后引起的出血过多有较好的疗效,疗效优于临床常用止血药物VitK及妇科千金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提高IUD的可接受性及续用率。
(本文转自西部医学9年1月第21卷第1期)!!!!!
斯迈康云端信息:上海斯迈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wmh.com/zzjj/6010.html